专家一语惊人:房价上涨,才能拉动消费,网友骂开了

前几日,中泰证券策略会上,行内知名经济学家李迅雷总结出这么一句话,一时惊起四座,引来网友如潮水般的谩骂。

“房价上涨,大家都买不起房了还去消费?”“房价涨这么高,大家都把棺材板的钱搭进去了,还升级消费?”“这么高的房价,年轻人都成了省吃俭用的房奴,消费如何增长?”

面对网友的质疑,研究了几十年经济学的李迅雷深感困惑。这可都是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,自己只不过是在陈述事实罢了。是自己错了?还是大家看不懂?

今天我们暂且不纠结这句话的字面意思,而是从根底去探索这句话背后的真相。

1

消费之谜

其实在这句话之后,李迅雷也特地做了解释。

“决定消费的主要是居民收入或收入预期,房地产销售的回落不仅会影响到家电、家具、建筑装璜等消费额增速,也对其他消费带来明显的影响。”

注意,这里有两个关键词,一个是居民收入,一个是收入预期。

首先是居民收入。我在之前《》一文里讲过,某种意义上,房地产属于实体经济。

从下游来说,搬一次新家起码也得需要购买一套家具、一套家电,甚至做一次大的装修;从上游来说,钢铁、水泥、机械等行业和房地产也是一根线上的产业。

上下游带来的产业解决了庞大的社会就业问题,这些传统行业都属于制造业,而且还有大量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工作者,还有依靠给新房做装修的设计人员、施工人员,还有广大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兄弟,大多数都去参与房屋建造了。

由恒久不变的「买涨不买跌」原理,房价上涨一定会拉动房地产销售,从而导致和房地产相关的劳动民众受益,收入增加,自然消费力增长。

当然,这个论据是远远站不住脚的。因为纵使房地产行业再发达,也无法覆盖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。房价上涨,与房地产无关人群的收入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增长,何来拉动消费?

别着急,还有“收入预期”。

2

收入预期

什么叫收入预期,经济学中给的解释是:

“预计未来一定时期可以取得的收入。”

房价上涨,最直接的是,拥有房子的人受益,固定资产增值。

举个例子,小李前几年贷款买了一套房子,500万,经过2017年这么一轮大涨,价值翻倍,变成了1000万,这时的小李,转眼从只有200万存款做首付的小白领,变成拥有1000万身家的有钱人。

无论他现在是否会把这套房子卖出去变现,但在心理上,收入预期爆棚,那么他大概率会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,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。

房价上涨,收入预期提高,同时也就促进消费。

事实证明,中国房地产二十年的野蛮生长,大部分人都受益了。房价一涨,大家感觉自己有钱了,就敢消费,房价一跌,大家感觉自己变穷了,就缩在家里不敢出来。

然而我想说的是,拉动消费一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好,所有人的实际收入增加的基础上,而通过“房价上涨拉动消费力”这种方法,注定是畸形的。

3

反作用

李迅雷在抛出这个结论后,也顺道带了一句。

“对于消费增速下降的原因,普遍的观点是“买房导致六个钱包都瘪了”,因此买房子会影响到消费。”

这句话也对。为了买房,的确很大一部分人选择掏空三代人的积蓄,巨额房贷让他们沦为房奴,根本没有余力再去消费。

例如我的一个学生小张,农村出来,高校毕业,虽然工资很高,但是为了买房,省吃俭用5年凑够了首付,房贷加上家庭生活开销,收入基本没有剩余,2年了没见过他换过几套衣服。

再从宏观经济上讲。房价上涨,地皮价格上涨,租金上涨,企业运行成本增加,为了平衡收益,只能通过提高产品售价,或者降低员工工资的方法来弥补。最终大家面对的,只有更高的物价和更低的工资。原本想买个吸尘器,现在只舍得用扫帚,原来想下个馆子,现在只能在家里做饭。

那么是房价上涨拉动了消费吗?不是,在这个层面上是限制了消费。

4

矛盾

看到这里,很多人就开始不解了,前面说房价上涨可以拉动消费,后面又说房价上涨限制了消费,这不是自相矛盾吗?

的确是矛盾的,而且还是很大的矛盾。但李迅雷通过数据得出这个结论,又说明什么呢?

说明目前“房价上涨拉动消费”的效果,已经远超于“房价上涨限制消费”的效果。房地产已经成了其他行业所无法替代的龙头行业,而站在房价泡沫上欢娱的受益者则成了主流群体。

最终我们得到了一个很实际的命题,“为了消费,房价不能跌。”

但在这背后,我又看到了悬在空中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,寒芒刺骨。

李迅雷的报告里提到,“过去两年,三四五线城市由于房价大幅上涨,这些城市的消费占比明显上升。”很多人开始质疑,应该是一二线有钱,三四五线穷,一二线超过三四线才对。这是为什么呢?

加上房价你就明白了。

在三四线城市,有房一族占主要群体,而在一二线城市,没房一族占主要群体。房价一涨,三四线城市的主要群体,“预期收入”增加,感觉有钱了就开始疯狂消费,而一二线城市的主要群体,看到房价上涨,都去买房或者省吃俭用筹备首付了,哪还有什么闲钱去消费呢?

房价经过几轮大涨后,社会的整个财富结构开始偏离轨道。

李迅雷报告中提到:“从2018年公布的统计数据看,把居民可支配收入分为五个等分,高收入人群收入增长在8.6%左右,低收入群体增长为7.9%,中间层只有3-4%左右。”

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最多,而中间层和两者竟然相差了2倍的距离。中间层的钱都跑去哪儿了?想必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。

要知道,社会财富主要是靠中间层去创造的,“橄榄型”社会才是最健康的意识形态,但我们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独特的形状——水滴型。

报告最后提到:“不但统计局的数据如此,从很多方面推算的数据都反映贫富差距固化的问题。比如,去年我国网购增速达到25%左右,但是网购消费总额中,5%的网购者贡献了50%的消费额比重。假设我国网购的人数总和为5亿,5亿人口中的5%,即2500万人贡献了50%的网购消费额。”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
5

总结

“投资、消费、进出口”,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。

目前来看,由于外围环境不稳定,投资又被长期过度使用,所以只能把希望寄于消费。

中国有14亿人口,如果打开内需市场,人们开始主动消费,市场情况就会改善。企业收入增长,劳动者赚到更多的钱,就会促进消费,从而形成良性循环,经济也就有了强动力。但这一切,都必须建立在“老百姓有钱”的基础上。

长期来看,通过房价拉动消费力的方法并不可取,最终会形成极端社会。一旦水滴断裂,底层便再无上升的希望,房子会成为隔断经济发展的“阶层鸿沟”。

而在房地产深度绑定经济下,房价下跌已是不切实际的想法,就只能通过减税降费刺激民营企业发展,来提高民众的基础收入,这也是今年“2万亿减税降费”的真实原因。

下面真正决定成败的,是房价增速和老百姓收入增速的真实比拼。希望达摩克利斯之剑,永远不会掉下来。